來源:山東埃爾派粉體科技有限公司發布日期:2021-03-03
利用粉煤灰微珠替代氧化鋁粉體制造陶瓷膜,利用其球形微珠體作為致孔劑可以獲得更好的過濾效果,也大大降低原料成本。利用粉煤灰微珠的空心、微孔、球形特點,可以用于保溫、降噪、輕體、吸附材料或載體等。
目前,美國粉煤灰標準ASTMC 618及其試驗方法C311正在醞釀修訂。作為這一修訂工作的一個部分,美國粉煤灰公司對美國粉煤灰加工設備,粉煤灰分選機粉煤灰標準的歷史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可見,美國自1965年提出ASTM C 618以來,經過1968年修訂,并于1971年提出正式標準。至1985年,在20年中已修訂過10次,2000年又經修改。綜觀其沿革,特點如下。
1、細度:自1965年提出暫行標準以來,ASTM曾采用平均粒徑,比表面積及篩余等三種方法,粉煤灰的剩余碳分能顯著地影響比表面積,ASTM與其他國家一樣,在1977年的修訂過程中就停止采用以比表面積表征細度,粉煤灰平均粒徑的計算依據有比表面積數據,其結果亦受到干擾。自1971年來,ASTM一直采用篩余法表征細度。1971-1972年,使用Tyler機械篩時,45μm篩余的限值為20%以下。1973年改用電動篩,其45μm篩余限值相應地調整為34%以下。
2、抗壓強度:截至1971年,ASTM對粉煤灰膠砂強度都列人規定。要求其強度不得低于基準試件(基準膠砂含500g水泥,被檢膠砂除500g水泥外,另外摻125g粉煤灰),此條款在1972年撤銷。
3、干縮:在1965年的暫行規定ASTM C 350―65T及以后的標準ASTM C 618―1971中粉煤灰試件的干縮值都作為強制性指標,其非常大值不得超過基準值0.03%。1977年修訂時,干縮性變為非強制性指標,由供灰及用灰單位自行商定。
4、安定性(蒸壓膨脹值或收縮):自1965年提出暫行規定至今,此項參數一直作為強制性的指標。1973年前規定粉煤灰試件經蒸壓養護后,其膨脹或收縮均不得大于0.5%。1978年經修訂后此指標值放寬到0.8%。
5、氧化鎂:在1965?1973年期間,ASTM對氧化鎂含量不作規定。1977?1982年間經修訂氧化鎂量作為非強制性指標,其限值為5%;氧化鎂如超過5%,但蒸壓安定性不超標,ASTM仍可作為合格。1983年修訂后至今,ASTM便對氧化鎂量不作規定。
表面改性是填料由一般增量填料變為功能性填料所必要的加工手段之一,也是礦物填料表面改性主要的目的。礦物填料表面改性主要作用包括分散作用、降黏作用、增填作用、界面力學作用。最常用改性方法主要有表面化學改性法、包覆改性法、機械力化學改性法。山東埃爾派粉體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各類非金屬礦物(粉煤灰、鋼渣、礦渣等)改性設備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