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埃爾派粉體科技有限公司發布日期:2021-05-18
降低赤泥中的堿含量研究
燒結法赤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二鈣,而硅酸二鈣又是水泥的主要成分,因此我國某鋁廠也曾用其作為原料制造水泥。赤泥處理的設備很多,比如赤泥破碎機。但是實踐證明:若直接用赤泥為原料來制造水泥,因赤泥的含鈉量較高,燒結法赤泥的含堿量一般都在2%~3.6%范圍內,用這種水泥造的建筑物很容易產生裂縫而成為危房。而工業上要求水泥中堿含量的指標要求小于0.8%以烘干固體質量百分比為100%計),這是迄今為止赤泥無法大量用于制造水泥的主要原因。因此探索簡便、廉價的赤泥脫鈉方法就顯得特別有意義。
實驗原理
赤泥脫堿是赤泥利用的一個關鍵問題,而脫堿實際上就是減少Na*的含量。
赤泥中的鈉主要包括可溶性和不可溶性兩部分。前者主要是赤泥附液中的少量碳酸鈉,可以水洗除去。后者主要是固相中的較大量的(不溶性)硅鋁酸鈉,它是~種沸石型的化合物,具有離子交換性能。在一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不僅ca2+、M礦、Na+、K+等可相互交換,而且、多核金屬陽離子(如羥基鋁十三聚體)、有機陽離子(如二甲基雙十八烷基氯化銨)也可交換晶層問的陽離子。
因此可以用少量的氯化鎂溶液處理燒結法赤泥。赤泥中的化學堿主要以Na20-A1203?1.7S102xH20水合物形態存在,根據離子交換原理使赤泥中不溶性鈉轉換為可溶性鈉,其中的Na20可以被置換,然后用水洗滌可全部溶出。
利用氯化鎂溶液處理赤泥的過程可以用下式表述:Na20?A12031.7S102xH20+MgCh+aq=MgOA12031.7S102xH20+NaCl+aq赤泥脫堿反應結束后,被置換出的化學堿和附著堿經過濾進入濾液,所得濾餅即是低堿赤泥,可作為水泥生產的原料。
由埃爾派自主研制的粉碎機、分級機,以及顆粒整形、包覆、修飾等關鍵技術的突破,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大大推進了醫藥、食品、化工、礦物、新材料、固廢處理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先后榮獲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山東省首批瞪羚企業”、“山東省隱形冠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等榮譽稱號。